[醫學] 生殖醫學的倫理議題

經歷了一個學期的醫學倫理課程,教案式的討論方式對於學習醫學倫理確實較有真實感,也較有助益;許多醫學倫理題材,諸如同意、告知、決定能力、自願、代理決定、預立醫囑、告知實情、守密、資源分配、母親─胎兒衝突等等,透過PBL的形式,更生活化,也更容易討論。然,回頭想想,許多醫學倫理的議題,常常是無解,甚至眾說紛紜、自由心證的,這也是「倫理」的特點,而非「法律」制式化的規範。但有趣的是,今日的醫療相關法規,基於倫理原則,提供了醫療決策者遵循的法則,然在此立足點下的醫學倫理議題,是否仍具有爭議性與商議空間?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在此就最近才修法訂定的生殖醫學相關法規及其衍生議題作闡述。人工生殖法是基於保障不孕夫妻,提供人工生殖的技術,達成夫妻間渴望生子的權益。在此等初衷的原則下,法條更是非常詳盡的規範了人工生殖法的適用範圍、目的與禁止事項;而此法規的訂定,對於後續婦產科醫師實行人工生殖技術提供了指標性的原則,也有效的保護了婦產科醫師的行使業務。在此項法規訂定以前,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孫軍官取精事件」,此項醫學倫理議題引起了社會大眾諸多的迴響,在支持與反對的聲浪撮合下,公聽會召集了各方意見進行商討,而促成了生殖醫學這塊法規的建立。然,如今的生殖醫學法規仍未盡完善,許多法律上模稜兩可的遺漏,甚或與當今社會潮流逐漸背離的內容,假以時日仍須修改。

在此提出了幾項可以斟酌的倫理議題:

1. 基於「人工生殖」技術是一項「人為操控」的技術,那是否對於自己的小孩,有「部分選擇」的權力?這項問題的提出,是基於人工生殖法第十三條所載明之「醫療機構應提供捐贈人之種族、膚色及血型資料供受術夫妻參考」,法條上的闡述其實存在許多模糊地帶,因為沒有明文規定「禁止公布」之事項,那對於醫療機構所提供給受術夫妻的資訊是否會存有經由交易行為而「利益交換」之問題?這點仍值得有關單位更深入的研討。

2. 人工生殖法所規範的「保障不孕夫妻」之原則,在至今愈來愈多「不婚主義」的年代,可能也存在商討空間。因為今日的法律並沒有限制「自然懷孕」須在父母雙方皆已經是「夫妻」的條件下成立;但人工生殖卻規定必須在雙方都是夫妻的基礎上才可進行。此般差異,對於男女雙方或新生命而言其實並不對等。「夫妻」的概念隨著時代的改變,也許必須做適當的調整;甚至「領養」的規定也必須闡述得更加清楚,讓不孕夫妻還有另一條可行的路擁有自己的孩子。

3. 曾經在台中榮總的婦產科門診遇到以下情況:一位小男友的媽媽帶著小女友前來看診,開頭就是要檢查女孩是否有生育能力,若沒有,就不會考慮雙方的婚姻關係。這是台灣社會常見的現象,婚姻在傳統觀念裡常與「生小孩」畫上等號,但若檢查結果證實雙方有人不孕,那是否意味著醫學的手段干預了一樁預期的婚姻?給了男方父母終止關係的藉口,卻明確的阻絕年輕男女共同追求孩子的原意,這樣的醫學是否符合人文關懷?是否違背了醫學倫理?值得討論與關注。

4. 生殖醫學衍生的議題不只如此,「未成年懷孕」也是一下可以討論的議題。在此,我再舉我在婦產科見習期間所遇到的情況:一位十九歲女子曾經在 LMD 服用 RU486 等藥品進行人工流產,但不久卻因為急性的腹痛和陰道出血前來本院婦產科,本院懷疑是子宮外孕,需要緊急開腹勘查與治療,而此少女基於不敢讓其父母知道期懷孕的事實,而希望手術同意書由其未成年男友代簽,而非由理應簽名的父母、親友來簽名。依照法律的規定,未成年病患在進行手術同意書的簽訂時,須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親人等,才具有效力,此案因少女畏懼病情的告知,而想隱瞞,依照醫學倫理之「行善」、「保護病患」等原則,本院後來還是連絡上女方的父母,讓其了解該病患的情況與手術事宜,除了保護自己,也保護病患的權益。該案對我頗有啟發,在台灣社會的特殊民情下,「墮胎」、「未成年懷孕」等議題只會愈來愈多。

( 本文為醫學倫理期末感想 )

[見習] 結束愉快的中榮見習了

上週五辦妥了所有中榮的離院手續,包括電腦系統帳號的註銷,以及識別證的歸還等,也就是正式宣告:中榮的見習生活告一段落啦!回想這段中榮的「旅程」,從上學期兩個半月的內科到這學期一個月的婦兒科,還真是充滿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與點點滴滴,雖然心中偶有不捨,但還是很開心的載著滿滿的回憶,道別這間和附設醫院比起來很不一樣的醫院。

其實中榮真是名符其實的「教學醫院」,在中榮當 clerk 或 intern 都可以很放心的去學習,許多醫師都熱衷教學,也樂於透過教學與學弟妹互動,而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上也十分充實,尤其在兒科與婦科,如果是 intern 的話,整個 course 跑下來該學的重點一定都會教過一次,但也因為如此,我們 clerk 也只能看運氣跟著 intern 的教學安排走了。至於附設醫院的教學方式,又可說是與中榮很不一樣了,我們的教學重心是擺在 clerk 的,intern 因為必須忙於病房事務的關係,幾乎沒有時間上課,所以在本院當 intern 是會比較辛苦的。以上兩種方式從一個要當 intern 的角度來看,其實都各有優缺點,畢竟在病房的負擔上差異真的太大,若太輕鬆而懈怠也未必是件好事!

總之,中榮在我心中還蠻不錯的!

在遙遠的中榮與輕鬆的環境下,免不了學生該有的「玩樂」,細屬中榮的吃喝玩樂史,許多都頗令人回味啊!還記得幾次因為吃膩了醫院的自助餐,而開始把足跡擴展到「東海學餐」,好吃又便宜的美食,比起中榮千篇一律的菜色真的是物超所值。在優閒的神內時,我們還大膽的趁著沒事的下午空檔,偷偷開著我的小車,「超載」六個人 (加我七個,恐怖吧!),跑到中港轉運站附近的銀櫃 KTV 歡唱了四個小時!另外,也有一次趁著我要去旅行社繳交日本機票費用的時候,同樣是開著車,載了全組組員到公益路享用一頓「韓式炒飯料理」!而我們在中榮旁邊的福興路,總共吃了三次的「甕烤雞」合菜,其中的最後一次就是上禮拜五準備要離開的時候了,那兒的甕烤雞和其他快炒一盤才 88 元,而且招牌的甕烤雞真是太好吃了!屢吃不膩,加上如果是多人一起分享就會特別划算,也因此,我們從第一次的五個人,一路增加到 8人、12人,光是用想的就讓我口水直流了!

雖然這樣看起來,我在中榮根本就是「玩樂 > 讀書」,不過有機會好好放鬆,又何樂而不為呢?美好的中榮回憶總是佈滿許多屬於玩樂的成分,或許在 clerk 時懂得享受的我,不應該再讓 intern 生涯墮落於此了,明年若有機會外放,或許台中榮總仍當三思啊!

[見習] 感動的時刻:剖腹生產觀摩

婦產科的第三天,在中榮,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證了剖腹產的整個過程,非常令人感動!

許多今天在刀房的景象仍然歷歷在目,當媽媽被推進手術房時的緊張,到醫師第一刀的劃下,直到最後蜷縮的孩提從子宮被抱出來的時刻,就這樣像電影情節般生動的上演著。這一幕目都很觸動我的心房,讓我想起好多事……,我跳動的心扉不斷鼓動著一句老生常言:「親愛的媽媽,您真偉大」!這不是無味的爛文矯情,卻是真實又觸碰我心的平實註解。

在還沒來腹產科之前,許多朋友都告訴我觀摩 NSD 的感動,他們說當看到寶寶從陰道出來的那一刻,會很想哭,眼淚會不禁奪眶而出,而今天的我的的確確驗證了這件事,雖然我看的不是 NSD,但我相信光 C/S 就可以讓我「淚水滿眶」了,又何況是 NSD 呢?所以,在中榮的這兩個禮拜,我一定要等到一台自然生產,讓這種無比的感動再次上演!

今天的這台刀算是情況蠻特殊的,寶寶本身在產檢的時候就被檢查出有法洛氏四重症,再加上母親胎盤前屈的因素,不得不選擇提早做剖腹產,因此,開刀的過程每個團隊都特別小心,包括婦產科和小兒 NICU 團隊。不到一個小時的手術過程,一切都很順利,在當小嬰兒被抱起的時刻起,我的目光就離不開那個小女嬰了!(這是代表我太適合走小兒科的意思嗎?) 而最最令我感動的那一刻就是在小嬰兒要轉往 NICU 前,被護理人員報到母親面前的時刻了,原本閉合著眼的媽媽,卻睜大眼睛,緊緊的盯著自己的小寶貝,不知說了幾次:「小寶貝,妳要加油喔!」、「要加油喔!」這段對話雖然簡單,卻蘊藏了無限的愛,我跟他們無親無故,卻暗自在背後吞噬著盈眶的淚水,這一幕我會永遠記得的!

母親的生產真的很艱難,原來我就是這樣來的!媽,您辛苦了。

[見習] 第一次上切肝刀;第一次插導尿管

第一次刷手上「切肝」手術的刀,第一次在手術房插導尿管,兩個第一次,都是我今天完成的!

插導尿管其實早該做了,只是一直沒有遇到機會,沒想到第一次 on foley 的機會竟然會是在開刀房,一個病患在全身麻醉狀況下的「試插練習」。在德鴻學長一旁謹慎的「監工」之下,過程算是順利的,當然還是蠻多步驟都被學長提醒,不然很多地方都會不小心變成有菌區了。這次的病患是個 78 歲的老伯伯,因為他同時還有嚴重的 BPH ,所以其實我並沒有成功的 on 進去,當然啦,這算是「非戰之罪」吧!但是還是被學長嫌「帶塞」!最後是換了一條比較細的 foley ,由學長親自放進去的。不過我也學習到了第一次插導尿管的經驗,算是 clerk 該學的招式都學完了!

緊接下來,因為人力臨時不足的關係,芝蓉學姐叫我「上刀」,我帶著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小心翼翼的刷手,成為了這台刀 (前期) 主刀人芝蓉學姐的「第一助手」了。親自刷手上刀的感覺跟只是在一旁觀摩真的差很多,除了視野完全清楚無疑外,更可以深入其境的感受主刀者的所有過程,包括他要的位置、他切的姿勢等等。前面一個小時就是由學姐和我兩人「獨挑大梁」,我的工作是負責幫學姐「挪位」,以方便她下一步驟的施刀,除了簡單的拉鉤外,還好幾次幫忙學姐抓住肝臟,讓她可以更清楚的 dissection。這種感覺真的很酷,不禁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大三大體解剖課」,當然裡面的活器官是完全不同於大體老師的福馬林器官的。

我想,上刀的樂趣就是能親自參與,你才能清楚的掌握所有手術流程,而且真的比較不會累!可惜一個小時後,學長們陸續的進來,我只好任命的讓位了!

魔鬼院長小組還剩一天,加油加油!(又快病倒了啦)

[見習] 一般外科慘慘慘

原來跟刀是那麼辛苦的啊!這兩個禮拜我完全可以深深的體會到這點。

由於身為第一號「組長」的關係,常常會被排到去跟「主任級」的人物,而這次在一般外科,就是被排到跟大名鼎鼎的「鄭隆賓院長」,而這才是我 clerk 生涯中,第一次體會到甚麼叫作「精疲力竭」的悲慘窘境!

上禮拜一,我到一般外科鄭院長 team 的第一天,有一台切肝手術的刀,由於院長的 intern 及 clerk 每台刀都必須要跟的關係,我就這樣從早上九點,一直跟到下午四點,除去中間午餐時間,整整在手術房待了快七個小時。而連續長時間的站著跟刀,令我全身腰痠背痛,尤其是腰部和腳後跟,真是痠痛到了極點;而到了下午的時候,刀房的冷氣溫度更讓我全身發冷,奈何我們又不能穿長袖的手術服進手術室,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以雙臂抱胸的姿勢,盡可能維持體溫;而這段時間我也開始查覺到不妙了,一種每次發燒前都會有的「兩腿極度痠軟」感,外加雙手的無力與顫抖,真恨不得能趕快溜走!

回到家後,整個人就癱在床上了;接著全身發熱、發燒,一種「度日如牛」、「腳痠如牛」的感覺,一點都不好受。這次的感冒直到晚上十點多、十一點的時候,燒才因為吃了退燒藥開始退去;而隔日的「換肝日」也因此請假在家休養了。

病假後的禮拜三,人還好好的,但是裡拜四晚上卻又莫名其妙的全身發冷,然後又開始發燒起來了。幾經波折的折騰,讓我覺得精疲力盡,是我當 clerk 以來,最最難熬的一次經驗;沒辦法好好享受跟刀的樂趣,沒辦法好好看病人,沒辦法好好休息,也沒辦法好好養病……。沒辦法好好休養的結果,我想就是造成這次又再次發燒的原因了。

緊接來到的禮拜五,早上原本想要好好休息的清閒時間,卻被 call 去幫陳德鴻學長拉鉤,這是我第一次穿無菌衣上手術台,雖然是看似簡單的甲狀腺手術,也讓我站了快四個鐘頭,腰都快要炸掉了,那種感覺就像是年久失修的橋梁要倒了一樣!看來直到上個禮拜為止,我都沒有抓到讓自己長時間站立,最舒服、省力的方法;而直到昨天的我,才終於找到。

雖然感冒又要跟刀是件很悲慘的事,但卻有很多其他的事可以解釋為「因禍得福」。大概是我之前太常報告的關係 (光在 trauma 的那兩週就讓我報了兩次),我在鄭院長的 team 完全不需準備報告,看著其他組員辛苦的準備著期刊報告,我的心裡卻也不禁得到一些安慰。再來,話說最難熬的「星期二──換肝日」,一個必須連續站立更久、且由院長親自主持的手術,因為上禮拜的病假,加上這禮拜手術的臨時取消,我卻一台都沒跟到,算是一件聽了就會喜上眉梢、飛上天的「樂事」了!

總之,跟鄭院長,算是一個「有壓力」的團隊,雖然仔細分析,並沒有想像中的辛苦,但因為自己身體的微恙,卻也更讓我體會這箇中辛酸的滋味,是多少耐力、體力,與爆肝壓力的綜合拼盤。短短的兩個禮拜,大概會讓我永生難忘吧!

還有兩天啊,加油!

[醫學] 531上街頭:習醫無捷徑,保命要健康!

最近幾個月,因為一起台大醫院拒收波蘭醫學生之事,意外的引起了多家媒體旋風式的報導,從此「波波」事件變成了我們醫學生無法迴避且愈加重視的議題──即便台灣的媒體已經讓此項議題石沉大海了好一段時間,即便他們可以選擇性的讓大眾遺忘,但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問題的能見度越低,只會對那些波蘭醫學生越有利。因此,531上街頭,勢在必行!

整件事情的演變,完全可以窺見台灣「謀體操控輿論」、「權貴操控政治」的社會亂象。不可諱言,波蘭醫學生、波蘭醫生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好幾年前,這問題就早已存在,這次之所以會爆發,也是因為一位「有勇氣」的波蘭醫學生家長對媒體控訴的結果。當媒體抓到一個兼具「娛樂性」與「爭論性」的議題後,他們就會利用他們那副「凜然正義」的本色,為他們認定的「弱勢者」發聲,說是為弱勢發聲,說穿了,只是因為「台灣醫師」這個行業太惹人欣羨,且砲口對向我們,他們沒有甚麼損失!媒體是很現實的,當議題炒過幾次,觀眾膩了,他們就會直接抽離,讓這件事平白無故的消失。看似正義凜然的使者,只不過是收視導向的「媒體客」(用此一比,是與「政課」相提並論);而自認為替弱勢者發聲,反到現實給我的感覺是:相較於波瀾醫學生家長的權勢,我們才是整件事情的弱勢者。

我想媒體的亂象,或說黑暗面,從最近很紅的《敗犬女王》就可一窺究竟!劇中完全指出了台灣媒體運作的方式與報導的導向,只要有人看,再腥羶也在所不惜;而只要這件議題已經炒爛了,就沒有他們發揮的空間。

政治方面,台灣的立法委員,仍然是一派「利益掛帥」的處事方式,與自身政黨有密集關係的法案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我們每天在媒體看到的焦點,總是拖離不了兩個主要政黨可以相互攻訐的兩岸議題或統獨爭議,為整個大環境、國民健康著想的議題,根本就沒有!這次的公聽會,之所以會演變成如此結果,我想癥結點還是在「利益」,有權有勢的人可以依照他們的喜好、方式來主導他們想要的過程,令人心寒!

或許社會大眾的人都可以想一想,當大家以一個高道德標準看待「醫師」這個行業時,為何不以同要的標準看他媒體或政客?而當媒體處處攻訐醫師的醫療疏失,並認為醫師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以病人的健康利益為目的時,為何不能有羞恥的想想自己的行為,真的公平公斷?維護正義?真的不是用利益就可買通的嗎?政客們亦然?若你們完全站在為全民健康把關,今天就不會有公聽會的情形發生。但他們都不能,這就是我們要站出來的理由!

政府會重視嗎?我不敢說,但遊行的目的在於喚醒更多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畢竟生活在這樣的法令、這樣的環境,此策是我們最終可以選擇的方式了。

「公平正義」是社會所應該遵循的標準,對於波波們來說,我不認為他們選擇念波蘭的醫學系有甚麼錯,他們有錢,想念國外學費較高的醫學系,有甚麼不可以?但是念完了一個不需要實習的醫學系,回國又拒絕接受台灣的學歷認證與實習,到底存何居心?實在很匪夷所思。是怕學歷認證考不過嗎?還是怕在台灣實習比不過台灣在地的醫學生?不然是怕實習壓力太大無法承受?這種違反公平正義的「偷吃步」方式,卻還會得多數國會議員的支持,我真不知道台灣的社會要如何進步?若真的那麼放心那些未實習的醫師的醫療水平,以後這些政客、媒體人看病就給波波看好了!我不反對。

講那麼多,目的是抒發這陣子來的諸多不平衡,相信同樣是醫學生的大家也會有同感的,531一起加油吧!共勉之。

[附] 要求波蘭醫學生實習及學歷甄試  http://registrano.com/events/popo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  http://www.popo.org.tw/

[見習] 擋了一個半小時的子彈

昨天終於報完了大外的報告了!雖然整整被叮在台上長達一個半小時之久,但真是不失一個有趣的經驗。

之前聽到我們要報給鼎鼎大名、trauma 的 Peter Fu 聽時,心差點涼了半截,因為據王晴勇的情報,他可是電力很強的主治醫師呢!而且會特別針對 trauma 病人 ATLS 的評估流程,一步一步詳細地要求你必須知道。裡拜四的報告,我們前三天 (禮拜一) 才從 Peter Fu 那邊拿到病人的資料,因此準備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天而已。加上這次的主題:「Blunt solid organ injury」不像上禮拜我報的那個 case ,能夠拿出一般內科的知識來準備或應付,所以準備起來確實有些挑戰。

早知道 Peter Fu 最會電的就是前面 case 的部分,但我還是挑了前面的部分來自我挑戰,沒有超級的電力,怎麼能夠成長呢?正所謂「戰龍無畏」的境界才是我希望達到的!雖然現階段都會很害怕,但總是要「先生士卒」而後才足以「為人師表」嘛!(不知道有沒有成語誤用??)

「台上 90 分鐘,台下三天工」,這是這次報告最好的寫照。整個準備的過程包括 Review 一些教科書內容,以及到 TSCU 實際了解病人的狀況。對於了解病人的狀況,其實遇到很多困難,例如急診的紀錄太過簡略,一些重要的 PE 只有簡單一個字帶過去,甚至是我覺得需要評估的檢查,急診是那邊卻沒有紀錄到……諸如此類,而這也是昨天我在台上被 Peter Fu 問到最多的地方。假設你完整的念過教科書 ATLS 的全部內容,很可能會發現許多在病人處置上一些不合理、不對的 bug,這也是我這次被 Peter Fu 指導最大的收穫,結束報告之後,才知道原來很多急診室的處置存在邏輯上 (或流程上) 的盲點。

我不敢說我準備得很辛苦!畢竟無論如何,clerk 永遠是醫院裡最輕鬆的一群「學生」,而學生的本分就是「好好準備報告」。好好的研讀 texbook 的結果讓我對 ATLS 「從無到有」、「從陌生到熟悉」,這個知識的進步過程是一個很大的收穫,即便在台上,我的 PPT 被 Peter Fu 整個打亂順序,我還是必須從我所研讀的知識中,有條不紊、理清頭緒的進行口頭的 presentation,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過程。

知識是自己的嘛!有沒有認真準備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好在 Peter Fu 結束的最後也跟我說了:你們準備得很好,應該給予鼓勵的。讓我欣慰不少!當然還有多位同學的不吝情讚賞,也讓我對於準備報告這件事,又多了一份心得與自信。一個半小時的槍淋彈雨,值得啦!

[見習] 急重症外傷科一週

這裡拜換到了急診外傷科,是一個有別以往、全新的「外科」系統,對我而言,非常陌生。

我在急診外傷科跟的是「陳瑞杰 副院長」(簡稱「陳副」),陳副的「語錄」,拜小花當外概組頭之賜,在還沒來外傷科之前,就早有耳聞,沒想到幸運的我竟然又被排到跟主任級的人物了 (這是被排在第一號的宿命,哈,其實沒有抱怨的意思啦)。陳副查房時,喜歡一群人的聲勢,所以每次查房,我們都要 call 其他人一起來。而查房時被陳副調侃、碎碎念是常有的事,基本上陳副所抱怨的內容,的確是言之有物、有理有據的,所以被他念我是覺得還可以接受啦!

第一次跟陳副的診是在這星期二,一進診間,我跟倩宇發現診間沒有我們的椅子,就很自動地到別的診間尋找椅子,結果就被陳副罵了……「這不是內科耶,你們已為像內科這樣,坐在那邊跟診,這叫會看病?」這可是我第一次跟診是用站著跟的,只能說是非常的酷,但我更想說的是:腳實在太酸了!從早上九點半跟到十二點半,跟完後,繼續跟著他查房,等到能吃中飯的時間,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腿站都站軟了……。此時,才真正讓我有體驗到完整「外科生活」的感覺。

當外科醫師真的很累,即便他們常有比內科醫師還多的成就感,但卻必須時常忍受開刀一開就是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小時的折磨,腳力也一定要很強的!

來外傷科的第一週我就要作報告了,真是馬不停蹄啊!不過總覺得有了幾次 case report 的經驗,現在的報告真的比較駕輕就熟了,也還好吳汐淇醫師並沒有把我釘在牆上狂電,倒是讓我學到不少腹痛鑑別診斷的經驗和原則,還蠻有收穫的!

這週的外傷科在忙亂的報告、送舊、偷閒中渡過,這就是外科生活的起步……。

[附上:98/5/4 陳副院長查房語錄] (因為是我紀錄的)

  1. 如果有疑慮,出院前再做一次CT
  2. Foley可以早點拔,像這樣活動力、狀況都很好,兩三天就可以拔掉了
  3. 對病患說:盡量坐起來45度,否則肺部會壞掉
  4. 讀書就要讀好,讀不好怎麼可以?不能說你昨天有唸,但是今天一問三不知,這就是讀不好!
  5. 能口頭餵食就不要腸胃道餵食,能腸胃道餵食就不要IV supply
  6. 查房的時候你們都不問問題,怎麼會進步?要有challenge嘛!
  7. 我以前大五的時候EKG都唸了三大本了
  8. 現在的你們應該要比我聰明才對啊
  9. 你們看片都喜歡直接看報告,但是很多放射科的報告都是錯的,因為他們沒有臨床看病人,像我們這樣有臨床看過的, 看片子會比較準
  10. 話要有邏輯,你們是第一天來醫院嗎?
  11. 不是一定先有diagnosis才有treatment,像shock、緊急、外傷的病人,diagnosis和treatment就要同時進行
  12. 這邊有那麼多clerk,有效嗎?(台語) 所以要學長帶學弟,才會成長。我看這些clerk是有成長啦!只是每天大概只長0.001公分,50年後都長不到半公分   ←本日最經典!
  13. 不要說跟我們VS比嘛!把你們拿去跟美國的學生比,你們覺得會怎樣?
  14. 床頭是頭還是尾?(對著clerk) 「去把床頭抬高!」……(不料,clerk找不到抬高床頭的搖桿)……「所以啊,你們這些年輕人,這是電動的!」
  15.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range